市场火爆、供不应求。
一只大闸蟹为当地人创下了数亿元的收益。
可问题随之而来,阳澄湖等湖泊附近开挖大量鱼塘,各湖内外都设满养蟹用的围网,在湖边一看,网眼密密麻麻,湖边都是渔业村。之后,便是大闸蟹养殖的泛滥,湖水变得日渐浑浊,水体富营养化加重。
大闸蟹的价值,不应建立在破坏环境,尤其是破坏昆山人民的水源地上。
2002年,阳澄湖地区 “退塘还湖”、 “退网还湖”工程启动。为保护水质和阳澄湖地区生态环境,巴城镇在1年内拆除围网2万余亩。
可围网拆除了,靠水吃水的渔民的生计怎么办?还是要围绕大闸蟹做文章。
2002年夏季,正仪渔业村在阳澄湖南面的一片沼泽地上筑起了一道拦湖堤坝,将数十户失水的渔民和养殖户集中安置在沿湖堤坝内侧,引导他们改行从事农家菜、水产品的餐饮服务,并将这片区域称为 “渔家灯火”餐饮美食基地。一年后, “渔家灯火”成为一道新风景线,以农家菜为特色的餐饮区年接待食客游人10余万人次,创下销售5000万元,利税930万元。
随后,巴城镇政府迅速实施了系列工程。 2003年规划建设阳澄湖水上公园修复生态,投入资金超过4个亿; 2004年,阳澄湖内100余条蟹舫撤出湖面,巴城镇政府为此补贴出2000余万元;同时建设了3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产活污水1.5万吨,阳澄湖地区所有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关停和转移傀儡湖水域内的全部十余个工业项目; 2010年建设巴城湖生态公园, 2012年建成阳澄湖湿地公园……
“蟹产业”带动“蟹旅游”和“蟹文化”
环境改善,保证了大闸蟹的美味,也引来了更多品蟹的游客。
据一些蟹老板回忆,生意最火爆的蟹季,到昆山阳澄湖吃螃蟹,要想住在巴城的话,至少需要提前半个月订房间;因为住宿不便,同时又缺乏旅游景点,很多江浙游客被迫“一日往返游”。
以大闸蟹为引子,打造完善的旅游度假区,成了新的课题。
2004年,渔家灯火餐饮美食基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的生态一条街休闲购物长廊让渔家灯火的旅游接待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蟹舫苑、渔家灯火、美食一条街、大闸蟹第二交易市场、春秋水城等水产供销、美食场所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也不断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2005年4月,巴城古镇老街修复工程启动,蟹博物馆、玉峰古文物馆、昆石馆、王同宝书画馆、江南笛馆、江南木雕馆等一批藏馆相继面世,为游客提供了游览江南古镇的又一去处……
2008年,阳澄湖水上公园破土建成,这是一个开放式公园,游客可自由进入公园休憩。公园由荷塘蟹语、蟹园春秋、渔乐湿地等八个景区组成,修复了东阳澄湖湿地植物群落。如今这片公园成了昆山为数不多的 “绿肺”,也成为市民工作之余身心放松的休闲胜地。
近年,当地还新建了巴城湖公园,园内种植了180多种色块类植物, 28000多平方米的花海区是公园的亮点。此外,巴城镇还拥有星期九、华东生态园、创意生活农庄等生态农庄10多个。
春天有花、夏天有葡萄水果、秋天有蟹、冬天看老街。2012年,仅巴城镇的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达到170万人次,螃蟹经济和旅游经济共同创下30亿元的经济效益。
随着大闸蟹品牌影响力的增强,蟹的价值进一步被挖掘出来。
自1997年开始,巴城已成功举办了16届阳澄湖蟹文化节,巴城先后获 “阳澄湖大闸蟹故乡” “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等称号。周边大量阳澄湖蟹经历过 “激光打字”、“戴戒指”等品牌保护手段,而巴城对品牌保护提出的是“品质就是品牌”,在抓品质上下功夫。
在大闸蟹经济发展中,巴城并没有孤立地就 “蟹”论蟹,而是将大闸蟹经济与地方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大水产品深加工力度,形成了农业与服务业互动、与工业互动格局。目前,在蟹经济的大背景下,螃蟹养殖拉动了鳊鱼、青虾等阳澄湖水产品的养殖,餐饮业拉动了蔬菜瓜果的种植,大闸蟹交易市场拉动了交通运输、礼品盒生产等的发展,在大闸蟹经济的产业链条中,各行各业的发展欣欣向荣。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在长三角地区,全国各地提起吃大闸蟹,必定以 “阳澄湖”为心中翘楚;无形之中,大闸蟹为昆山,甚至为周边的上海苏州等城市做了有趣并且有力的宣传和推介。
同时,大闸蟹也把昆山细致从容的 “蟹文化”,推广到了全国各地,让人在品蟹中自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