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江南水乡的如画风景:空气清新、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人家融为一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绰墩山村是多么的心旷神怡。
这里还是经济发达的现代新农村:百姓生活富足、精神富有、安居乐业、颐养天年……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甜得可以流出蜜汁的幸福生活。
这里就是巴城镇绰墩山村,一个被阳澄湖、傀儡湖环绕的古老村落,经过6500年的沉淀,小村正像一块天然琥珀一样,散发出低调而又美丽的光辉。
一本厚重的史书
在绰墩山村,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主题公园,绿草地里掩映着“陶罐”、“陶墩”,小广场中央的黄幡绰雕塑,与远处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遥遥相望……绰墩山村党委书记刘雪龙告诉记者:如果将地“下的古代遗存比喻成一部厚重的史书,那历史文化的堆积就是书页,每翻开一页就能看见一个时期的绚丽文化。绰墩山村就是这样一本书,像一座丰富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的确,整个绰墩遗址占地40万平方米,1998年至2004年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物管理所先后进行了六次挖掘,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代表了完整的江南原始文化。目前该遗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市政府在绰墩山村投资的文化博览园即将动工。‘文博园’的建设在为绰墩山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增强动力的同时,也为绰墩山村的品牌提升提供了平台,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绰墩山。”刘雪龙说。
一幅美丽的画卷
“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在这里驻足,我找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美哉!美哉!”采访中,正好遇到几位上海游客来此度假,他们在美丽的村庄里流连忘返。
厚重的史书沉淀地下,而地上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走进绰墩山村,绿树、鲜花、荷塘、碧水、雅景相映成趣,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隔水相望,颇有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蕴。“绰墩山村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靠近年来的建设、保护、改造而成的。”绰墩山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陆剑明告诉记者。据介绍,从2006年4月开始,绰墩山村先后投入15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建设,新建村庄公路、公厕、垃圾箱、桥闸等,建设多处公园、停车场、篮球场等,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场所。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以前都是村里出钱搞绿化,现在绰墩山村民也爱上了花花草草,自己买来果树苗木,在自家房前屋后、院子内外种植。我们生活在这么漂“亮的村子里,感觉很开心,我们也会共同出力,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村民庄春男表示。
一串富裕的音符
最近,绰墩山村村民赵云龙加入了新成立的阳澄湖渔业捕捞专业合作社,他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这个合作社对他们捕鱼的时间、数量、大小等都有严格规定,但避免了其他人员滥捕、破坏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本村村民的利益,他们很欢迎。“这是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百姓增收的又一新手段。”刘雪龙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工业,但绰墩山村不断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立足村情,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以及水产销售、餐饮住宿和旅游为主的服务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如今,该村100多名村民成为拥有物业的老板,200多户人家成为水产养殖户。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5709元,达到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有200户,占全村五分之一。
绰墩山村依托享誉天下的阳澄湖大闸蟹资源为经济平台,结合一流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在昔日无人问津的阳澄湖东南角荒地上建起了餐饮市场,点亮了“渔家灯火”。2004年,采取镇村联动、村民参股的方式,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渔家灯火”富民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渔家灯火”市场共有94条餐饮船只,营业场所面积达11.6万平方米,安置了800多名渔民和阳澄湖附近村民就业,为村级经济增加收入800余万元。同时,从2008年开始,绰墩山村依靠雄厚的集体经济基础,先后投入2600万元建造湖滨社区农贸市场,投入2000多万元建造绰墩山农村商业社区,这两个项目的落成,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左右,安排就业2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