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闸蟹抖抖病罪魁

日期:2012-05-19 浏览:818
       八只脚、抬面鼓,两只剪刀鼓前舞。听上去,这大闸蟹真是八面威风、神气十足。不过,一遇上抖抖病,大闸蟹就威风扫地,四肢颤抖。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导王文教授就是专门研究这个奇怪的抖抖病的。日前,她的团队研究出了专门检测抖抖病的试剂盒。

       大闸蟹得了抖抖病,死亡率几乎100%

       据了解,抖抖病又称颤抖病,其死亡率接近100%,而且传染性极高。病情发生的高峰时期,养殖区的大闸蟹会大面积死亡,让人心痛。

       对于“河蟹为什么会颤抖”的问题,最初国内的研究结果众说纷纭,病毒、细菌、寄生虫、环境致病等致病因素众说不一,因而这项研究也被视作一块难啃的骨头。1998年受一位中科院的研究员所托,王文教授接过了这块烫手的热山芋。

       在确定颤抖病病原的过程中,王文团队一一排除了之前在河蟹体内发现的可能致病的各种因素。2004年,团队学生在实验室验证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是否“类立克次体”时发现,该病原不是类立克次氏体而是螺原体。“完了,我们前面的推测都要推翻了”学生不太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王文教授却没有轻易放过。经过再次验证,她确认,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正是螺原体。

       抓住抖抖病罪魁,国际专家起初都不相信

       此前,传统上认为螺原体只在植物和昆虫中有,所以,得知王文教授从水生动物中发现了螺原体,一位国际著名的螺原体研究专家表示怀疑,她详细询问了王教授科研的每一个细节,并要求把螺原体的基因序列发给她,由她来验证和比对,最终当她确定的确是螺原体时非常兴奋,主动要与王文教授合作,后来她的实验室与王文教授实验室合作命名了这个新种,而且建立了一个新的血清族。

       这位专家说:“这是一项重大的发现,首次改变了人们以往对螺原体在自然界分布的传统观念,螺原体不仅分布在陆地,而且也分布在水中”。

       研究团队5000元起步,一天要剥300多只大闸蟹

       你可能不会想到,王文教授颇有成就的研究团队,刚开始仅有5000元的研究经费。 “我们连实验室都没有,后来就把南师大随园校区的一个厕所改造了一下,”回忆起当初的艰辛,王文教授的表情很平静。

       尽管很艰苦,王教授和她的团队仍然坚持下来,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每年夏天发病的季节取样一次。”有时候有了新的研究成果想要验证,还得再等一年,就这样,光是取样研究就花了整整三年。2008年研究团队在江苏省科技厅攻关项目资助下,做了一次江苏省内有关螃蟹颤抖病的调查,全省30多个水产养殖基地送来样本检查,忙的时候,六七个人一天要解剖300多只大闸蟹。王文教授的助理孟庆国老师回忆起那段忙碌的时光,调侃地说道,“我们现在吃大闸蟹,剥得挺快的,练出来的。”

       据介绍,现在研究团队又研制出了水产螺原体病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目前检测盒还试用阶段,可以免费提供给渔民。”王文说,他们还要提升检测试剂盒,做成更方便的检测试纸。
关键词: 正宗阳澄湖 大闸蟹 大闸蟹礼卡 大闸蟹礼盒

下一条:打响品牌影响力——让阳澄湖大闸蟹越爬越远

上一条:江苏培育出首个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