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小晶
“未识阳澄愧对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国人食蟹历史久矣,其中最有名的蟹产地莫过于阳澄湖。但现在,阳澄湖大闸蟹正面临一场信任危机,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在京城销售的所谓阳澄湖蟹中,许多竟然是塘蟹、洗澡蟹。
事实上,阳澄湖“山寨货”横行,并不是很难猜测的命题。18万亩水域的阳澄湖,养殖水域仅有2万多亩,今年的产量还不到3000吨。这3000吨本塘蟹中,外贸出口占了很大一块,剩下的每个城市摊摊,还能匀到几只?而与产量无法对等的是,城市中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却越开越多。杭州一条不到300米长的孩儿巷,挂着阳澄湖蟹专卖店牌子的就有4家。那么多城市那么多专卖店,如果卖的都是正品,估计十个阳澄湖的蟹都不够卖。
行货不够水货凑,阳澄湖大闸蟹于是成了“大杂蟹”,养殖塘里的塘蟹,因为是阳澄湖里引来的水,也就沾上了这块金字招牌的光。更过分的是外地拿来的蟹,在湖水里泡两天,沾了点阳澄湖的水也就成正品了,身价腾腾地往上涨。为了打假,当地的行业协会年年推防伪新招,蟹背上文激光,蟹脚上套脚链,可哪一次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轻轻松松被化解。剩下的还有什么招?就只能靠消费者自己炼一双火眼金睛,自己辨去吧。
让消费者自己来把关,实在有点难为我们的眼睛和嘴。虽然阳澄湖蟹有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之称,可现在造假者拿把牙刷抹点颜料就能做到,我们可没办法和专业人士顶着干。至于嘴巴就更靠不住了,既然现在行货少而又少,那么说不定我们吃了几年的阳澄湖蟹都不过是些塘蟹、洗澡蟹,没有比较,哪来的发言权?顶多啃完了咂咂嘴:想不到这蟹也不过如此嘛。
不过如此的蟹,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千百年积淀下来的阳澄湖的牌子,慢慢就会被一句不过如此抹平。
得靠消费者来做守门员的市场,怎么看都还处在原始状态。一个健全的市场,从来不会缺少监管者,消费者只需要安心花钱就是了。在阳澄湖蟹这条产供销的链条上,似乎每一个环节都不缺管理者,可每个环节又都是支离破碎的,只有一个行业协会在摇旗呐喊。一个行业协会有多大权力和能力,多少精力和人员,能管住一个市场吗?我是深表怀疑的。
以简单的行业管理来应对阳澄湖蟹的乱象,显然已远远不够。市场监管注定要由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合力完成。换句话说,我在专卖店买到了假冒蟹,工商和质监部门有没有责任呢?当然,他们也许也和我们一样,面临着无法甄别真假的问题,这时候,行业协会倒是可以发挥作用了。说难听点,一个城市也就那么些阳澄湖蟹的专卖店,隔个十天半月的查他一次,起码能有个威慑作用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