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要手剥牙咬,费事倒是心甘情愿的,吃相难看也不忌讳,吃不干净却是件老大的憾事。为了辅助,吃蟹而制了小木槌、小木棍、小木垫、小竹签之类。周作人《吃蟹》中提到吃蟹“需铁槌木砧”。梁实秋《雅舍说吃•蟹》里说,他小时候在北平前门外正阳楼吃蟹,“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旋床子定制的,小巧合用,敲敲打打”。其实,这种东西,在当时就已经是落后或简陋了,因为早在晚清,苏州人就推出了一整套专门用以吃蟹的小工具:蟹八件。
这蟹八件恐怕是苏州人在吃蟹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根据需要,前天他制作一件,昨天你制作一件,今天我制作一件,是累积的结果,最后被一个有心人拼凑汇总而成。陆文夫《美食家》里的主人公朱自治说:那一年重阳节吃螃蟹,光是那剔螃蟹的工具便有六十四件,全是银子做的。这是他的夸张或吹嘘,八件却是真实家伙!老天赐给了苏州人一份独特的“金爪黄毛”阳澄湖大闸蟹,苏州人竟心灵手巧地制作了蟹八件来吃它,天赐人造,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食具文化的一个极致。
自晚清起,蟹八件开始成了苏州女的嫁妆。传说,苏州阊门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什么金银首饰,什么被褥枕垫,什么桌椅箱柜,什么碗筷瓢盘……林林总总,好不周全气派。此处习俗,发妆的前一天,要把所有的嫁妆一抬一抬地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到街上,作一次检验,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这天,热热闹闹,看嫁妆的人涌过来涌过去,歇后语说,老和尚看嫁妆——下世再见,连和尚尼姑也要来馋馋眼的。在不绝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对富商挑剔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富商是个食蟹迷,听了,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第二天喜日发妆,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这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的嫁妆之一。
这别出心裁的嫁妆,使苏州人爱吃螃蟹,远远近近地更加出名了。有褒的:苏州人会吃;有贬的:苏州人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