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溪志》说:“水产鱼、鳖、虾、蟹之类,颇繁殖。上海商贩来巴,收储冰箱,专轮驰运,颇能获利。”就是说的义隆渔行的经销情况。为了扶持捕捞生产,毛兆龙每年到上海钱商那里借贷资金,无息发放给缺乏生产成本的贫困渔民,所以阳澄湖一带的渔民,都愿意把水产品卖给义隆渔行。沦陷时期,“同益”轮船被日寇夺去,运输发生困难,经营范围逐步缩小,但“毛”字蟹在上海市场上依旧信誉很高。每到蟹汛,各地的商贩、顾客不招自来,形成了巴城镇蟹市贸易的传统。
解放后,阳澄湖蟹继续为巴城镇的著名特产。1954年,义隆渔行停业;1956年,毛兆龙加入宋家高级社,公信冰厂折价人社归集体经营。
毛兆龙为开发当地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竭尽全力,他把捕捞、收购、储运、销售配套成龙,使阳澄湖大闸蟹打出品牌,做出信誉,提高了巴城镇的知名度,其功不可没。义隆渔行原号坐落在巴城镇老街西头,为一座三开间门面的两层楼房,铺面朝北沿石板街,码头朝南靠杨林塘,河埠石阶至今原样保存。毛兆龙的孙子毛宇达,克承祖业,现在也从事蟹业经销,生意做得相当发达。50年代,昆山每年捕捞河蟹,产量稳定在80—90吨。1958年10月,巴城镇叙丰渔业社,精选40只阳澄湖大闸蟹,每只重量半斤左右,送往北京中南海,献给毛主席老人家品尝。为此,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复信,表示亲切的谢意。经办人原水产大队队长杨水根现已退休,每当提起这件事他总感慨不已,感到十分光荣。60年代开始,由于内港层层设簖,江河设闸筑坝,河蟹通道受阻,生态破坏,蟹苗难以洄游,产量锐减。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持品牌,增产增收,当地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从开闸纳苗、采苗放养,到人工育苗养殖获得成功,进而向全市推广,使河蟹产量逐年稳步增长,成为昆山市农副产品一项重要的支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