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巨舫载鱼蟹鬻于吴越间

日期:2011-08-16 浏览:13383
       唐天宝十三载,有两个商贩,从今浙江新安江贩运了一大船鱼到今江苏镇江,行至查浦,天暮,泊船,一人上岸,一人留船,此时,四顾云岛,阒无人迹,留船者忽闻船舱中有高呼“阿弥陀佛”的声音,惊而视之,见一条大鱼振鳍摇首作声而呼,俄而,船舱中万鱼一齐跳跃呼佛,留船者被惊吓得汗毛根根都竖了起来,随即把鱼投入于江。由于这事蹊跷奇异,才被唐·张读《宣室志》记下了一笔,便有了如下文字:

       宣城郡当涂民又刘成、李晖者,俱不识农事,常以巨舫载鱼蟹,鬻于吴越间。

       在蟹史上这一笔极其重要:一则,它说明了唐代的时候,吴越一带捕捞业已经十分发达;二则,说明了公元754年前后,吴越一带鱼蟹的消费已经十分普遍;三则,说明了贩鱼贩蟹的商业活动已经十分兴旺。一只大船,或装上万条鱼,或装上万只蟹,而且都是鲜蹦活跳的,往来于吴越之间,从收购经路上再到卖出,还不要十天半月?然而,贩运者却解决了包括保活保鲜等在内的一系列难题,在那时候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类似的记载,宋代也有寥寥的一笔:

       螃蟹盛育于济郓,商人辇负轨迹相继,所聚之多,不减于江淮,奚烦远贡者?(宋·傅肱《蟹谱》)

       傅肱写《蟹谱》的时候,听到人们议论:什么好东西都要向皇室进贡,连蛤蜊都在贡品之列,独独螃蟹没有列为贡品,可见螃蟹不是什么好东西。上述的引文,就是驳斥这议论的。可是,换一个角度,它却告诉了我们:在今山东巨野(济州)和东平(郓州)一带曾是螃蟹的盛产地区,这里距离北宋都城开封并不遥远,于是从济郓到开封的大路上,一天到晚,贩卖螃蟹的商人,车载肩挑,络绎不绝,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开封城内上至皇室下至百姓的巨大需求。

       此外,宋·吴自牧《梦梁录·江海船舰》条,在讲到通江渡海津道的浙江,有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船舰及其航行情景的时候,也有顺便的触及:“明、越、温、台海鲜鱼蟹鲞腊等货,亦上潬通于浙江”。即靠着船运把沿海一带产出的螃蟹之类,辗转销往江苏和浙江各地。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螃蟹的买卖到了唐宋时期已经被做大做强,不只是补蟹者“篾篓挑将水边货”,而且出现了中间商和贩运者,或以巨舫,或靠辇负,凭借着他们的资本、势力和对商情的了解,把螃蟹从产区收购后行销各地,成了捕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促进了蟹业的繁荣。

       清·魏标在《湖墅杂诗》中有一首诗说:

       秋晚牙湾贩海鲜,蟹舟衔尾泊淮船;团脐紫爱香浮厣,酒翁藏留醉隔年。

       其自注:“《仁和县志》,衙湾在通市桥东,内有香罗巷,北通大兜小兜,俗称牙湾。《仁和县志》,蟹行在衙湾。《湖墅志略》,今衙湾有蟹舟弄。”仁和在今浙江杭州,湖墅是它的一个区域名。这诗和注,反映了清代的嘉庆和道光年间,杭州牙湾螃蟹交易的兴旺,装在瓮里的腌了或醉了的淮蟹,一船一船,首尾相接,被贩运来,上岸,搬运一家一家蟹行,转而销售到浙江各地。

       需要补充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长江下游的江沪浙皖一带,产出的河蟹特鲜特美,世所无双,近现代以来,更是商贾云集,通过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被运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和东南亚以至世界好多国家,其运输之繁,规模之大,保鲜之好,交易之畅,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不能望其项背的。
关键词: 蟹史 捕捞

下一条:糟粕招邀到酒家

上一条:篾篓挑将水边货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