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篓挑将水边货

日期:2011-08-15 浏览:12835
       中国长时期处于农耕社会,农民守着一方土地,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身不离乡,捕蟹者虽说常常晚出而朝归,也总是守着一方水域,人不离船,把夜间捕得的螃蟹到了早上就近卖出。唐·唐彦谦《蟹》诗说,“篾篓挑将水边货”,就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直至今天,螃蟹已经人工养殖了,或池塘或草荡或湖泊或河沟拦隔养殖等,可是为了方便养蟹人的卖蟹,好多产地的市场仍建在水边,例如由费孝通先生题写的、苏北泗洪临淮镇的“中国螃蟹市场”,就建在古老汴河和洪泽湖吻接处的河边,一到早上,渔民或摇着船、或撑着船、或开着小机帆船、或驾着带桅杆的大网船,从四面八方驶向这里,百船群集,停靠在码头上,肩挑手提,把一竹篓一竹篓、一网兜一网兜的螃蟹,放在这水边人头攒动的市场上交易。

       因为捕蟹人经常在水边人流汇聚的地方卖蟹,约定成集,好多时候人们为了买蟹也就赶到那里,清·黄霆《松江竹枝词》说,松江的大泖、长泖、圆泖三个湖荡,出产的泖蟹非常鲜美,为了买来下酒,就“常来三泖问渔船”,以至不仅赶到三泖,还跑上渔船挑选。这种情况宋代就有:

       初杭俗嗜虾蟆,而鄙食蟹。时有农夫田彦升者,家于半道,幼性至孝,其母嗜蟹,彦升虑其邻比窥笑,常远市于苏湖间,熟之,以布囊负归。(宋·傅肱《蟹谱》)

       这个极其孝顺的田彦升,为了让母亲吃到螃蟹而又不受到邻里的笑贬,竟从杭州赶到苏南的产蟹湖区买蟹,煮熟了放在布袋里背回家让母亲悄悄吃。应该说,如此买卖现今还延续着,比如人们去北戴河,见了渔民卖的鲜活海蟹,谁都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就买了之后到这家的灶房里去煮,一快朵颐。

       当然,若是捕蟹处离城镇不远,渔民为了交易,或“晓担竹筐向贾区,易薪换米得自如”(清·宋至《持螯歌》);或“姜橙已老菊花黄,日日街头唤卖忙”(清·翁同龢《题蒋文肃得甲图卷》);或“渔翁卖蟹唤门前,正是花开菊圃天”(清·颐安主人《卖蟹担》)。此种情景,解放前后还时时都能见到,例如苏州及其周边城镇,渔民的篓子里装着螃蟹,肩挑手提在集市上和沿街叫卖,或者划着船,船上装着蟹篓,向沿河居民家兜售。新时期初,王滋润有一篇获奖短篇小说《卖蟹》,围绕卖蟹买蟹,把买蟹人“过滤嘴”的卑微,卖蟹人“小姑娘”的高尚,塑造得都比较鲜明,这故事的背景就发生在一个滨海小城的蟹市上,读来使人感到真切。
关键词: 捕蟹

下一条:以巨舫载鱼蟹鬻于吴越间

上一条:买蟹馈贶或宴客佐酒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