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京东商城与苏宁电器拉开架势准备打一场价格战,有评论称之为虚拟市场与实体店之间的角力,也有人认为是背后资本之争。不管怎样,价格战历来是两败俱伤的结局。值得关注的是近来价格战也在河蟹电子商务市场蔓延。当下正是纸螃蟹和电子螃蟹大行其道的时节,同时价格混战也在上演。京城媒体用“中秋蟹券卖出白菜价”的标题讽刺河蟹网购市场乱象。大闸蟹的礼券销售应该说是水产业虚拟市场开发得最好的营销型态。如何保持其良性发展态势避免恶性竞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把脉近年大闸蟹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诊断为市场虚实不调之症,表现如下:
第一个虚实不调纠结于虚假与真实。虚拟市场良性发展首先需要解决好的最关键问题是诚信。在消费者见不到实物的情况下,诚信就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每年中秋前后河蟹销售旺季也都是消费者投诉集中区。主要问题是网上承诺与实际不符:缺斤短两,个别有死蟹,有效期内提不到货等等。这一小病可以拖成大病,治疗需要严格的行业自律和市场规范。
另一真假问题纠结于何为正宗大闸蟹。真假大闸蟹不仅让消费者头痛,也让生产者和监管者头痛。
由于阳澄湖大闸蟹历史积淀的盛名和品牌效应,其市场价格是其他产地河蟹价格的一至两倍,这种巨大的价差造成市场两头——消费者和生产者同时头痛。消费者花费大价钱自然希望买到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然而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有限,许多消费者买到的可能是行话所说的“洗澡蟹”,而且消费者难以鉴别。对生产者来说非大闸蟹卖不出好价,明知被人“洗澡”夺利也忍了。尽管许多产地都出产优质河蟹如湖北梁子湖、辽宁盘锦、山东黄河口、江苏洪泽湖等等,他们在当地都有很高的认知度,但是一到外地市场就被大闸蟹打下阵来。不得不承认,如今大闸蟹似乎已经成了河蟹的代名词在消费者脑中根深蒂固,就连媒体也常常搞不清把所有河蟹笼统称之为大闸蟹。因此有人提出,既然如此,不妨顺水推舟都叫大闸蟹,只是前面注明产地和商标,既不违规又顺应市场习惯。如果硬要扭转消费者习惯,让他们搞清中华绒螯蟹、河蟹、大闸蟹之间的关系,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短期对各地河蟹养殖户增收无补。笔者认为此说法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