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场“蟹券之争”闹得沸沸扬扬:阳澄湖部分蟹农参与了某网站举行的大闸蟹提货券团购活动,给出了极其优惠的价格;阳澄湖某大闸蟹行业协会又出来质疑“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不可能那么低价”,并表示要追究这种“扰乱行业秩序”的行为;随后消费者发现,行业协会本身与另一家购物网站进行了合作,但销售的蟹券价格明显高于之前某网站。于是,消费者困惑了。
笔者觉得,行业协会在蟹券之争中的反应确实有些过激。在定价问题上,该行业协会抛出了“低价销售大闸蟹有损于阳澄湖大闸蟹高端品牌形象”、“低价销售是恶性竞争,要‘家法’处置”等观点。这些言论或许是想保护行业协会旗下其他企业的利益,但听来总有一种“阳澄湖大闸蟹卖多少钱,应当协会说了算”的垄断强势。
一方面,为什么只有价格高了,才能证明阳澄湖大闸蟹是高端品牌呢?一个品牌是否高端,还要看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阳澄湖大闸蟹而言,品质好不好当然很重要,但产品是否具备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品牌是否采取合理的营销方式,也决定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如果一味只求高价却忽视其他,那么很可能给消费者留下阳澄湖大闸蟹价格“水分多”的印象,反而不利于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为什么阳澄湖大闸蟹低价竞争就不合理呢?笔者留意到,该行业协会已经连续多年“唱高”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了,依据都是上涨的养殖成本和物流成本。但从经济规律看,产品的定价受成本、产量、品质、经营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使养殖成本提高,但今年螃蟹的产量以及网络销售的成本压缩等,都为大闸蟹价格提供了下降空间。何况还有蟹农明确表示,团购是为了“保本经营赚吆喝”,这也是阳澄湖大闸蟹跌价的基础。其实,连消费者都知道,在阳澄湖当地蟹农家里吃的螃蟹,价格要比上海卖场超市销售得便宜很多,其中的原因无非经营成本不一样,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
所以,如果只是因为价格低了就暗示消费者那些大闸蟹涉嫌假冒,不仅不尊重市场规律,还有恶意中伤蟹农的嫌疑。就阳澄湖大闸蟹而言,成立一个在行业里具有影响的行业组织是必要的,但在定价问题上,话语权还应该是蟹农,哪怕蟹农“亏本赚吆喝”,也不应该受到干预和指责。
但笔者也知道,成立行业协会往往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就是行业协会的“领导层”大多由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组成。在此次蟹券之争中,部分蟹农的定价引发了“鲶鱼效应”,搅动了以往由龙头企业制定的定价体系,这些蟹农从而承受了各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行业协会回归公平和中立。就行业协会而言,只要能确认那些蟹农销售的大闸蟹真的来自阳澄湖,就没有资格对定价高低指手画脚,更没有资格对蟹农实施“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