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宋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朴素自然,平易舒坦,有《柯山集》。“文刚”不详,或为张耒兄弟辈。[涟水]县名,今属江苏淮阴市。
《寄文刚求蟹》
遥知涟水蟹,九月已经霜。
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
尘埃离故国,诗酒寄他乡。
若乏西来使,何缘致洛阳?
张耒是淮阴人。这里西承淮河,东接黄海,南注长江,北连沂、沐、泗诸水系,湖泊星罗棋布,河网交错纵横,尤其是洪泽湖(隋代大业年间,隋炀帝游江都,途经此地,适逢大雨,洪水漫溢,湖塘连而成片,几成一片泽国,遂呼之为“洪泽”)及其周围诸县,水草茂密,湖产丰盛,曾有“日出斗金”的美誉,所产螃蟹体大个肥,为其特产之一。18岁才离乡的张耒,对于家乡的鱼蟹自是难以忘怀、一往情深的,于是,尽管在河南为外官,一到蟹汛季节,还是梦魂牵绕,忆蟹甚至寄诗求蟹。
诗分两部分。前四句为忆蟹。江浙一带的螃蟹,以河蟹著称,这种河蟹,一到农历的九、十月间,霜降前后,就进入了成熟期,进入蟹汛期,不但个个肥美,而且满地乱爬,以此有“秋风响,蟹脚痒”、“月亮白,蟹叩门”的谚语。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张耒自然知情,因此,诗的开头,就以“遥知”领起。知道什么呢?知道九月经霜之蟹“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匡”又称“斗”,这里实际指的是砣,是躯体,是身子;“匡实”,就是说饱满了,充实了,长足了;“重”,是“实”的必然,“实”之前以“黄金”修饰,不只表明很重实,而且表明蟹黄的色彩犹如黄金一般的可爱。“螯”俗称“钳”,雄蟹尤大;“螯肥”,就是说满了,足了,胖了;“白玉”指螫肉的色彩,“香”为味道,色彩和味道都是动人的。这一联,不仅形式工整,而且写出了螃蟹的诱人,令人馋煞。如果把这一联放在历代的咏蟹诗里看,只有“螫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可以与之媲美,而后者或许是受到了前者的影响。
后四句为求蟹。由忆而求,向乡人索蟹,说明了诗人爱吃蟹、嗜吃蟹,欲得蟹以足食欲、以解乡思的浓浓厚厚的愿望。在尘埃飞扬的日子里离开了家乡之后,现在,忆蟹、念蟹、求蟹、索蟹,只能靠着寄一首诗、捎一个信来获得它了。最后两句,看似平淡,实质精彩:假使没有西来河南的使者,那么,家乡的螃蟹怎么能够带到洛阳呢?一种怕带不到的预感,使诗人怅然若失,而如此又是多么地扫兴和遗憾呵!诗句通过一个设想式的反问,把对家乡螃蟹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情深意长,可令人反复涵咏。
乡物牵动着乡情,乡物又寓寄着乡情。张耒的这首求蟹诗,举重若轻,写出了略带苦涩的悠悠绵绵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