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是苏州的相城(原称陆墓)、常熟的沙家浜(原称横泾)、昆山的巴城合围起来的淡水湖,而大闸蟹是游来荡去的活体,这些地方都盛产大闸蟹,为什么出自巴城的大闸蟹知名度最高呢?百思不得其解。是货真价实吗?是人为炒作吗?对一些历史资料及流变现象进行了一番梳理和思考之后,似有所得,好像辨清了因果,找到了能自圆其说的结论。
阳澄湖大闸蟹所以能取得如此赫赫声名,这里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多种原因——
一是巴城地名古朴大气。分明是“镇”却定名为“城”,令人好奇,引人人胜。地名出点可以追溯到吴王在此筑城的历史,并巧妙地设计出“卦形迷阵”,以阻挡侵略。相传大禹治水初见成效,曾封巴王于此,后将“巴”和“城”结合成为地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起陆墓、横泾这种地名,巴城肯定更是叫得响、听得迷的神奇地方。
二是巴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巴城紧靠在阳澄湖的东南方位。当西北风吹响,正是大闸蟹成熟的季节,“张牙舞爪”的大闸蟹总是顺着风势从上风头吹向下风头,所以巴城的大闸蟹总比其他地方多,常是爬满湖边,待等顺手捉蟹。只要在湖边转转,簖边等等,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满载而归,所以,每年的蟹季,巴城的蟹产量总是遥遥领先。
三是巴城有着率先吃蟹的历史。相传古时候由于蟹形怪异,生性暴烈,把它当作“夹人虫”而不敢轻易品尝。就是那个大禹派来治水的巴解,第一个大胆地尝了蟹鲜,于是引来了众多的仿效者。为了纪念这位勇士,才造出了上面一个“解”下面一个“虫”的“蟹”字,形象地演绎了“巴解吃虫”的传说。阳澄湖边那座巴王庙,就是为纪念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而建。这个“巴解吃虫”的民间故事一直鼓舞着敢于创新的人们。
四是巴城的湖水清澈、草丰底硬,是大闸蟹理想的生存环境。湖里水草丰富,鱼虫充足,能使大闸蟹“丰衣足食”:巴城水域的湖底硬实,更练就出大闸蟹的爪螯发达,所以巴城产的大闸蟹饱满肥硕,特别是八只脚有力,能在玻璃上挺立,是其他蟹望尘莫及的,使巴城的大闸蟹更以肥厚壮实而著名。
五是巴城交通方便。巴城地处上海苏州之间,有铁路直通昆山,更有公路直达巴城。比起其他吃蟹的地方,花在路途的时间更少。特别是对于大量的上海吃客来说,到巴城解蟹瘾更是一条短路捷径,因此,会引来更多的人流。能快速地到巴城听传说,看湖色,吃螃蟹,读文化,何乐而不为呢?到巴城吃蟹肯定比其他地方更有竞争力。
虽然说天下蟹种一个样——都是在长江口排卵,然后人工收捞蟹种,再放到特定的湖面放养,由于水质不同、湖底不同、饵物不同,培育出的大闸蟹质量也会有高低。阳澄湖特产的大闸蟹是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为识别特征,这种青、白、金、黄色的组合,看上去色彩斑斓,威风壮观——是湖水清澈才染成青色,是水草茂密才磨成白色,是因为没有污染,而保持金爪、黄毛的本色。巴城大闸蟹色彩深沉,形态威武,一派“大家”风范,受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