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一段记载:
平原郡贡塘蟹,采于河间界。每年生贡。斫冰,火照,悬老犬肉,蟹觉老犬肉即浮,因取之,一枚值百金。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
螃蟹为一种季节性的水产品,秋冬之交,进入蟹汛,又多又肥,价值也低,“节交立冬,蟹无影踪”,它或归海或蛰伏,就难以捕捉,何况在今河北省黄河与永定河之间的河间县的隆冬?然而,皇上嗜蟹,即使在天寒地冻的腊月也要人进贡,于是,当地人“斫冰,火照,悬老犬肉”,在塘里凿开冰层,用火把的光亮引蟹,用狗肉的香味诱蟹,如此,偶的一枚,其价自然昂贵,价值百金。大家熟知唐·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千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相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荔枝容易变质腐烂,唐玄宗便命人以快马昼夜兼程,从遥远的岭南或四川把鲜荔枝运到长安,运到锦绣骊山的千门万户的宫殿之中,致使“人马僵毙”。比较起来,荔枝好采,冬蟹难得,得到之后,还要“以毡密束于驿马,驰至于京”,其艰辛、劳顿、困苦远过之,一路上还不知要跑死几多人和马,那么,又岂是“百金”所能估值?
凑巧,宋·邵博《闻见后录》也有一则记载讲到皇帝筵席上螃蟹价值的:
(宋)仁宗皇帝内宴,十门分各进馔,有新蟹一品,二十八枚。帝曰:“吾尚未尝,枚值几钱?”左右对:“值一千。”帝不悦曰:“熟戒汝辈无侈靡,一下箸,为钱二十八千,吾不忍也。”置不食。
北宋仁宗皇帝在宫内设宴,饭菜点心是从十个宫门分别端进去的,可见宴会的丰盛和独有的皇家气派,其中的一道是才面世的螃蟹,虽属蟹汛时节所购,可每只也要一千钱,价无百金,却也不菲,难怪处于社会矛盾尖锐因而正在推行俭朴新政的仁宗皇帝,对上这款螃蟹不悦、不忍、不食。
螃蟹价值不菲的记载还有一则:
贵州物产有竹荪、雄黄之类,蔬菜价值亦廉。居民嗜酸辣,亦喜饮酒,唯水产物则极不易得,鱼虾之属,非上筵不得见。光绪某岁,有百川通银号某,宴客于集秀楼,酒半,出蟹一簋,则谓一蟹值银一两有奇,座客皆骇,此足以见水产物之难得而可贵也。(徐珂《清稗类钞》第十三册《饮食类·黔人之饮食》)
直至现代,周作人的《吃蟹》一文中也提及了蟹的昂贵,“像正阳楼所揭示的胜芳大蟹,的确只有官绅巨贾才吃得起,以前的教书匠人也只有集资聚餐,偶而去一次而已”。
螃蟹的价值为什么如此昂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酉阳杂俎》所载:“一枚(蟹)值百金”,那是因为帝室所购,蟹商抬高的缘故,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开封宫内东华门外的集市上,就连时鲜的瓜果茄瓠之类,每对都要卖三五十千钱;《清稗类钞。所载,“一蟹值银一两有奇”,那是因为贵州本地难得,蟹要路远迢迢地从外地运去;《吃蟹》所及,“只有官绅巨贾才吃得起”,那是因为北京前门外正阳楼是大饭馆,据梁实秋散文《蟹》里说,他家的螃蟹是从天津运去的,特大而肥,而且服务好,吃蟹的时候还送食客每人一份小木追、小竹垫之类的小工具,价钱当然也抬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