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正仪古镇体会静谧与悠然

日期:2013-10-25 浏览:2483
走访正仪古镇体会静谧与悠然

       有一种回归叫访古,既然回不到过去的生活,而又时时被喧嚣所累,那么不妨走访一下过去的古迹,看看那些老房子、老街道、老民居。那些泯灭在时间里的沧桑、那些远去的生活,一样打动人。质朴静谧,悠然自在。

       再次来到正仪是一个晴天。阳光铺展着融融的暖意,一扫连日的凄风冷雨。人们总是说,江南水乡,要略带烟雨才有古典的韵味,但我却并非为着那书里的诗情画意而来,我更在意的,是这座小镇的质朴。它没有周庄那般风情万种,却同样有着自己的性格,像一位生性淡泊的佳人,安静地坐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不经意间,就被光阴涤荡了几百年。

       走在正仪的老街上,最惹眼的自然是那一间间卖青团子的店铺,仿佛它只是借着这种闻名江南的时令小吃才难得地在人们的印象中露一露脸。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正仪只是依着习惯的方式继续着它平静的日子,就像那些生活在老街上的人们,安守着每一个日出日落,平淡而充实。

       尽管变迁的速度不比外界,但时至今日,依然留存着小镇原始风貌的,也仅剩一条老街了。老街叫做上塘街,随着那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延伸,从南走到北也不过15分钟,狭窄得只容得下几人并行,两旁的老建筑把头顶的天空挤压成一条线,让洒落的阳光也变得温婉。地面依然是青石铺路,若是雨天,雨水定然会在石板上丁丁作响,沿街而行,似乎每一步都押着历史的韵脚。隔河相望的下塘街却早已是沥青铺就,路面也拓宽了不少,时有汽车往来。河上几座古老的石桥连接着两岸的交通,如同时光的纽带,衔接着过去和现在。

       也许是过分关注于青团的美名,古镇在这盛名之下就难免显得有些落寞。老街上那家卖青团子的百年老店文魁斋依旧是顾客盈门,每次经过,都有人等在门外,却不知那些从远方赶来求购青团子的人是否也曾对这街上的青砖细瓦有过同样的关注。枕河而建的房屋在河水常年的涤荡下早已斑驳陈旧,渗透着凝重的沧桑;石桥的缝隙里长满青苔,那是时光留下的印记。好多房屋已经闲置,破损的窗在风中轻轻摇摆。当我依稀回想起这里曾有的繁华与热闹时,心情却是矛盾的。在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多地占据着天际线的今天,也许再难见到像这里一样传统的水乡风情了,但古镇的衰落与寂寞也无可回避。

       石桥下有一家老式的理发店,如今也只有在这种老街上才能见得到这种古董似的店了。里面只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而店也开了三十多年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都是些难以想象的东西,大概也正因此,我们才更需要这条街,来告诉我们那些过去的故事。不过谈及未来,老人却很兴奋地告诉我,不久这条老街就将改造,到那时,很多东西就会不一样了。我记起文魁斋的店主人也曾这样对我说过。其实在街的南段,已经可以初见改造的端倪,那里沿街的老房大多成了店铺,商业的繁华正在一点点重新崛起。但我却无法预计这里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入口处新建的牌坊已经竖起,一些房屋也已被粉饰一新,但不论如何,终究不如那古旧的韵味来得舒服。有些感觉是无法被替代的,就像临走前在街边小店吃的那一碗小馄饨,那种甘甜鲜香,只有伴着老街的气氛,才能让人永远难以忘怀。

       也许再过上几年,正仪将不再这样寂寞,毕竟它有许多值得一看的东西。改造总是好的,但不要打扰老街已经久远的风貌。我们需要这样的白墙黑瓦、青石板街,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回忆。
关键词: 走访 访古

下一条:咖喱大闸蟹的做法

上一条:巴城老街:繁华深处是桃源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