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江南,佛教气氛浓厚,信徒众多。尽管已不见“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壮观景象,但是在充满灵性的阳澄湖畔,依然会偶遇到被树林掩映的琉璃飞檐或是清澈湖水倒映的黄墙黛瓦。
阳澄湖被三个半岛分为东、中、西三个湖面,三个半岛名字各具特色,并且引人入胜——莲花岛、美人腿、阳澄半岛。美人腿,颇具江南才情的名字,如果用卫星地图查看,会发现竟是如此贴切,神似一条人腿伸入阳澄湖之中。在美人腿的北部,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寺庙,这就是本期《阳澄旅图》要去的皇罗禅寺。
使用皇罗禅寺这个寺名相比寺庙本身的历史,并不久远。根据民间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南下江南,曾在此留宿一夜,才有了现在寺名的前身“皇罗庵”。实际上,皇罗禅寺的建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中叶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寺,而是庵,名曰积善庵。一千年多年前的皇罗禅寺便是香火兴旺,江南各地均有香客分布。
尽管中国历史悠久,但除非是深埋地下,地表之上的文物或建筑很难完整保留,终究难耐各种天灾人祸。皇罗禅寺第一次被荒废是在元朝初期,后来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有醒泉法师力募修葺,这一荒废就是将近500年。
又过了一百多年,清朝乾隆年间,皇罗禅寺再度修复,名字也改为“王路庵”。再后来,上文已经说到过,因为乾隆下江南,改名“皇罗庵”。在皇罗禅寺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离现代最近的故事,当然,这不是故事,而是史实。实际上,广为流传的《沙家浜》原故事就是发生在该寺庙内。抗战期间,皇罗禅寺曾是交通联络点,常德及其徒弟两位比丘尼配合掩护抗战工作。阿庆嫂的人物原型沈菊英就是在寺中被捕,后英勇就义,与她一起就义的还有其子陆义。陆义烈士的遗孀石雪珍女士,解放后担当抗战义务讲解员,后在皇罗禅寺中常住,学佛、修行。
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集北方建筑风格的寺庙,初次进入皇罗禅寺的感觉是大气,尤其是红色的柱子非常惹眼。还有一种直观感觉就是新,并没有千年寺庙的古老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来的重建和扩建。
1995年,由上隆下学法师募捐陆续建成了天王殿、观音殿、西方三圣殿、伽蓝亭、妙法桥及僧众寮房,正式更名为“皇罗禅院”。1999年(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十六日上隆下学法师圆寂,由上净下慧法师继任住持。后又修石牌坊,石亭(佛香亭)修通寺内大道,2001年新建百人念佛堂及斋堂、往生堂、万佛塔、和寮房60间、放生池,池中供奉一尊4米高的汉白玉滴水观音,周有四廊,建筑百间寮房,有僧众30多人。
后来,皇罗禅寺又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新建僧寮和居士寮等寺院每日佛号不断,已成为有影响力的专修念佛法门的净土道场。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千年古刹再现新貌。
现在,皇罗禅寺内长期举办念佛法会,每月农历初一举行二十四小时念佛法会。寺内香烟缭绕、钟鼓和鸣,念佛诵经者众多。想要了解皇罗禅寺的具体地理信息,请点击>>>